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初中副校长述职报告:深耕教育沃土,培育时代新苗

开篇: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2025年春季学期,作为初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始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教师进步为根基,教学质量为生活线”为职业准则。这份初中副校长述职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学期的划重点,更是对未来教育路线的思索。在课程改革、课堂创新、教师培养等方面,我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一、课程改革:打造多元育人“营养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本学期,我们打破传统“一刀切”模式,构建了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菜单”。

民族课程校本化

语文组推行“大单元教学”,将古诗词与现代散文串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家国情怀;数学组设计“校园绿化面积计算”等诚实难题,让公式“活”起来;英语组通过角色扮演、环保主题辩论,让语言进修融入生活。

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增的“AI编程课”和“非遗手作坊”成为爆款。学生们用代码控制机器人跳舞,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既培养了创新思考,又根植了文化自信。一学期下来,95%的学生反馈:“这样的课,根本不想下课!”

评价体系立体化

我们不再只用分数衡量学生。生态课上,团队协作能力、环保操作成果同样计入评价;艺术课上,创作经过比最终作品更受关注。家长会上,有家长感慨:“原来我的孩子有这么多闪光点!”

二、课堂革命:让进修诚实发生

如果课程是“食谱”,课堂就是“烹饪现场”。怎样让每一节课都高效有温度?我们做了三件事:

常规管理做“实”

从备课到作业批改,我们制定了“三备四精”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精讲、精练、精评、精改)。一次随机抽查中,李老师的作业评语让我印象深刻:“解题步骤很清晰,如果字迹再工整些,就是满分答卷啦!”——这样的细节,正是质量的基石。

教学模式创“新”

历史课上,学生通过VR“穿越”到商周时期;物理课上,虚拟实验让晦涩的电路图变得直观。最让我惊喜的是青年教师小王,她用“盲盒抽题”的方式组织复习,连后排打瞌睡的孩子都抢着举手。

质量监控抓“细”

我们建立了“三线监控网”:骨干教师每周听课“把脉”,大数据分析月考成绩“开方”,1800份家长问卷“听诊”。有老师开玩笑说:“现在上课像在直播,但学生成绩确实蹭蹭涨!”

三、教师成长:点燃团队的“星光”

再好的蓝图,也要靠教师来实现。本学期我们重点打造了“三级成长链”:

新手教师“结对子”

为教龄3年内的教师配导师,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新入职的张老师第一次公开课时紧张到手抖,三个月后竟在区级赛课中获奖。她在分享会上说:“教案被导师改了五遍,但值得!”

骨干教师“搭台子”

成立“名师职业室”,开发校本教研资源包。数学组组长老刘带领团队整理的《中考压轴题破解50招》,连兄弟学校都慕名来取经。

全体教师“充电忙”

邀请高校专家开展“AI+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到课改名校跟岗进修。教务主任打趣道:“以前催交教案,现在催关电脑——老师们研讨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小编归纳一下: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回望这一学期,我们在初中副校长述职报告中写下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一份教育情怀:

– 有遗憾:部分老教师对新技术适应较慢

– 有突破:校本课程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 有期待:下学期将试点“跨学科项目进修”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为耕耘者,我们愿继续以匠心守初心,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在这片沃土上向阳生长。最终,用一句教师们的共勉作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而这团火,正在我们手中传递。

(全文共计1180字,核心关键词天然分布8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