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和构造柱的正确工序 绘制墙体中构造柱的做法 墙体构造柱的留槎形式
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
- 1、构造柱的影响及行为
- 2、10cm隔墙怎么做构造柱
- 3、砌块墙怎样设置构造柱
- 4、构造柱和圈梁的行为是怎样的?
- 5、简述砖墙建筑中构造柱的行为
- 6、施工规范混凝土中填充墙中构造柱怎样设?
构造柱的影响及行为
1、这些构造柱可以有效进步墙体的稳定性,防止墙体在地震或其他外力影响下产生破坏。它们的宽度通常与墙体相同,或者采用240毫米×240毫米的标准尺寸,主要使用直径为12毫米的Q235钢筋作为主筋,而箍筋则选用直径为6毫米的钢筋,其间距控制在150至200毫米之间。
2、构造柱的影响: 增强抗震性能:构造柱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从而进步其抗震能力。在地震发生时,构造柱能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进步砌体承载力:构造柱与墙体结合,共同承受竖向荷载,有效进步砌体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影响,其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以上是构造柱的影响和墙体的连接,具体可以查找施工图集。砖混结构柱子钢筋搭接采用什么搭接技巧 砖混结构柱子钢筋搭接一般采用下面内容搭接技巧:1,开头来说搭接长度70应该是20的钢筋,构造柱的钢筋搭接一般不宜在中间部位搭接。
4、增强建筑整体刚度。构造柱通常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墙体的转角、交接处等。这些部位是建筑物中应力集中的区域,通过设置构造柱,可以有效地分散和传递这些应力,从而进步建筑物的整体刚度。特别是在地震等外力影响下,构造柱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减少建筑物的变形。 进步建筑物的稳定性。
5、构造柱的影响 增强墙体的整体性:构造柱能够连接和稳固墙体,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进步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进步抗震性能:在地震影响下,构造柱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墙体的破坏程度,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6、增强稳定性 构造柱通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墙连接,形成一个复合受力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进步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尤为重要。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约束砌体的开裂和变形,确保结构在受到外部力影响时能够保持稳定。
10cm隔墙怎么做构造柱
端构造柱,只有一边墙,一边要放2根拉结筋,上下间距500mm。角构造柱,是转角墙,两墙各要放2根拉结筋,上下间距500mm(2根拉结筋弯成直角)。中构造柱,两面有墙,两边边各放2根拉结筋,上下间距500mm(2根拉结筋通长)。构造柱三面有墙,三面各放2根拉结筋,上下间距500mm。
对宽度大于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与构造柱相邻部位砌体应砌成马牙搓,马牙搓应先退后进,每个马牙搓沿高度路线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凹凸尺寸宜为60mm 。砌筑时,砌体与构造柱间应沿墙高每500mm 设拉结钢筋,钢筋数量及伸入墙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现代住宅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主要起分隔和围护影响,并不承担主要的承重功能。因此,从结构承重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使用10c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墙体材料选择:对于非承重墙,常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砖、轻质隔墙板等,这些材料在满足隔声、保温、防火等要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
对于轻质填充墙、轻质隔墙的整体性加强,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4条: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应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两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砌块墙怎样设置构造柱
对宽度大于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与构造柱相邻部位砌体应砌成马牙搓,马牙搓应先退后进,每个马牙搓沿高度路线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凹凸尺寸宜为60mm 。砌筑时,砌体与构造柱间应沿墙高每500mm 设拉结钢筋,钢筋数量及伸入墙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上下贯通,层与层之间构造柱不应相互错位。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至顶部,并与顶部圈梁、压带连接。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宜为20mm,且不应小于15mm。混凝土砌块砌体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墙体砌筑经过中设置构造柱拉结钢筋,还必须砌成马牙槎。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最小截面尺寸应为240mm×180mm。 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 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在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的有效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40mm×180mm。
砌体填充墙端部若无结构墙、柱,则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米且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在墙长中间部位应设置混凝土构造柱。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的交接处理: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毫米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ф5拉结钢筋。
构造柱的设置:墙体跨度大于5米时,根据建筑规范应设置构造柱。拉结筋的设置:根据砖高度,每两批(500或600MM)设置一道拉结。
构造柱和圈梁的行为是怎样的?
1、在实际操作中,圈梁和构造柱之间的搭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常见的技巧包括直接搭接和预留孔洞搭接。直接搭接是指在圈梁和构造柱之间不留空隙,确保二者紧密结合。而预留孔洞搭接则是在圈梁和构造柱之间预留一定尺寸的孔洞,以便于施工时插入钢筋并确保搭接强度。
2、地圈梁与构造柱钢筋的搭接技巧是:在有地圈梁的情况下,构造柱的钢筋需要伸至地圈梁的底部,接着弯折90°,水平长度保持250mm。注意事项:弯折角度:记得要弯折成90°哦,这样才能稳稳地“抱住”地圈梁。水平长度:弯折后的水平长度得保证有250mm,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3、墙长超过5米时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应设置圈梁。无论墙宽是200还是240,都按上述设置构造柱或圈梁。
4、地圈梁与构造柱钢筋的搭接: 弯折搭接:在砖混结构中,当地圈梁存在时,构造柱的钢筋应伸至地圈梁的底部,并弯折90°,水平长度通常为250mm。这种弯折搭接的方式可以确保构造柱与地圈梁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进步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5、当底层存在地圈梁时,构造柱的钢筋应弯折至地圈梁的底筋,并水平延伸250mm,确保两者牢固连接。若无地圈梁,则构造柱的钢筋需弯折至基础底筋,并同样水平延伸250mm。
简述砖墙建筑中构造柱的行为
为进步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具体步骤包括:开门见山说,制作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确保受力筋平放并准确画出箍筋间距,随后逐个绑扎箍筋,预留搭接部位,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方式防止骨架变形。接下来要讲,检查底层构造柱的竖筋与基础圈梁的锚固情况,确保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置2到6根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一米。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时,隔层设置圈梁时,应在无圈梁楼层增配钢筋砖带砂浆并进步砂浆强度等级;在外墙四周设置构造柱时,构造柱在外墙上伸过一个开间,截面及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具体砌筑经过中,应先绑扎构造柱的钢筋骨架,确保钢筋规格、型号及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除锈、调直处理。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进行砌体施工,同时留出马牙槎。马牙槎是构造柱与砖墙连接的关键部位,应从底部开始,先退后进,深入墙体约60mm,槎高一般为200~300mm,并应保证是砌块高度的整数倍。
施工规范混凝土中填充墙中构造柱怎样设?
施工规范中混凝土填充墙中构造柱的设置技巧如下:构造柱的定位:应参照建筑图纸进行设置。若图纸中未明确表示,则宽度大于2米的洞口两侧,以及长度超过5米的独立墙体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断面尺寸与配筋:断面尺寸为墙厚200×200。配筋为4ф12,箍筋为ф6@200,且在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
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审查,确保构造柱的位置、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如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定位与放线 定位:根据施工图纸,在填充墙上准确标出构造柱的位置。放线:使用墨线或其他标记工具,在墙面上清晰地标出构造柱的轮廓线。
开门见山说,构造柱的定位应参照建筑图纸,如未在图中表示,则按下面内容规则设置:宽度大于2米的洞口两侧,长度超过5米的独立墙体端部。构造柱断面尺寸为墙厚200(100)×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